欢迎光临 苏州亨达尔工业材料有限公司 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 收藏本站

详询热线:1380150732713813580117
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新闻

经济形势复杂,为何民营化企还在扎堆上马烯烃

文章出处:admin人气:发表时间:2017-08-15 00:40:00【
      当前,烯烃类项目上马正如火如荼。这股“火热”并非来自于三大石油央企,而是来自于民营化工企业。中国化工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国际油价长期低位徘徊、全国炼油能力持续过剩、高额油品消费税压力来袭等因素,直接促使了民营化工企业加快了延长企业产业链、寻找下游出路的步伐。
 
       据记者了解,仅山东今年上报国家烯烃类项目的企业就有5家。另外,浙江一家化纤企业、江苏泰州一家企业项目也将进入开工土建阶段了。这些项目当前的规划大都在百万吨级,如山东菏泽一家民营化工企业拟上200万吨/年乙烷裂解制乙烯装置,配套建设高密度聚乙烯、环氧乙烷等下游装置及配套公辅工程。东营一家民营化工企业则拟上乙烷裂解装置120万吨/年、高密度聚乙烯装置40万吨/年、全密度聚乙烯装置40万吨/年、1-己烯装置4万吨/年、EO/EG装置38万吨/年、醇醚装置10万吨/年、苯乙烯装置20万吨/年、ABS装置32万吨/年。浙江化纤企业、大连民营石化企业的烯烃项目都在百万吨级以上。他们拟引进的技术也都是国内外的先进技术,有采用美国KBR技术的,也有采用SEI乙烯工艺技术的。
 
         民企热衷于上烯烃项目,正是看中了我国乙烯的巨大缺口。根据海关统计,2005~2013年期间,我国乙烯的进口量不断增加(2010年除外),2005年的进口量为11.14万吨;2011年突破百万吨大关,达到106.04万吨;2013年同比增长约9.8%,创历史最高纪录。此后,乙烯进口量有所减少。2015年的进口量为151.57万吨,同比增长约1.2%。同时,我国乙烯也有少量出口。2005年的出口量为82067.28吨,2010年为33519.13吨,2015年的出口量同比减少约93.8%。
 
        近年来,随着市场对聚乙烯、乙二醇、苯乙烯等下游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对乙烯的需求量稳步增长。来自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的数据预计2016年国内乙烯表观消费量为1950万吨,同比增长4.5%;国内乙烯当量消费量约3980万吨,同比增长4.5%。当前,国内乙烯当量自给率仅为45%,还存在较大缺口。业内人士预计2020年国内乙烯市场存在1500万吨左右的巨大供需缺口。
 
        从原料角度来看,轻烃与石脑油会成为山东计划上马乙烯项目企业的第一选择。其中,轻烃方面,主要是乙烷、丙烷、正丁烷等。不过,对于民营化工企业而言,丙烷、正丁烷等主要由催化裂解气经过气分装置产生,若采用轻烃制乙烯,原料自给自足能力很可能会先天不足。这与之前以石脑油为原料制乙烯的情况完全不同。
  
        据悉,2016年,国内新增乙烯产能110万吨/年,总产能达到2310.5万吨/年,同比增长5%,较2015年的增幅下降2.8个百分点。全年新增3套煤(甲醇)基烯烃装置。
 
        科学论证,慎重上马
 
        客观而言,在市场的各类主体中,民营企业对市场的敏感性要远高于其他类型的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正因为如此,民营企业往往也是推动技术进步和丰富市场最活跃、最敢闯、最有力的一支力量。比如,当下就有一批民营炼化企业看中了我国乙烯的巨大缺口以及乙烷裂解制乙烯的成本优势,正打算上马或规划这种乙烯新路径项目。但基于以往的诸多教训,笔者担忧由于论证不充分,“一家上、家家上”的“戏码”再度上演。
 
        首先,倾向性论证不可取。据笔者了解,国内已有不少机构和民营化企正在证论乙烯新路径的可行性。但笔者担忧的是,如果在论证之前就有了倾向性,只论证企业上项目的可行性,而对不利因素或轻描谈写、或干脆不提。这样的倾向性、选择性论证过去十分常见,也十分有害。比如,我国现代煤化工上马了不少项目,当年这些项目被论证的结论无一不是技术可行、效益可观、前景诱人,但不少项目建成投产后才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不少项目建成后投产即亏、陷入泥团,一些论证成了“忽悠”。
 
        由此说明,企业上项目既需要可行性研究,更需要不可行性研究。就拿乙烷裂解制乙烯来讲,当前需要论证的地方的确不少。比如,国内乙烯市场及其前景是不是真有那么乐观?未来从美国大量进口廉价乙烷能否长期得到保障?乙烷裂解项目的经济性和竞争力到底如何?项目环境风险是否达到日益严厉的环保要求等等,这诸多问题中,如果有一项论证不到位,待项目建成后就将成为短板和瓶颈。
 
        其次,“一家上、家家上”不可取。从各方信息来看,我国准备上马乙烷裂解制乙烯的民营化企为数不少,规划的项目规模也十分可观,这让笔者担忧“一家上、家家上”的现象或将在烯烃新路径上再次上演。
 
        事实上,上马乙烷裂解制乙烯新路径热情高涨的多为民营炼化企业,而我国炼化企业就是“一家上、家家上”现象的产物,并由此导致国内炼油产能严重过剩,时至今日,市场又迫使炼化企业调结构和转方式。而如果民营炼化企业都来通过不同路径的方式上烯烃项目,相信为时不久又会再次面临转型。
 
        事实上,我国烯烃市场缺口问题可能被人为地严重夸大。据笔者了解,我国烯烃产品短缺现象主要集中在高端产品,而低端产品已经出现过剩。即便如此,国内煤制烯烃项目正在大量上马,产能不断释放,石油路径的烯烃产能不断扩大规模,国外廉价烯烃产品也在大量进口,烯烃产能过剩现象已经显现。如果企业不愿正视这一现象,上马乙烷裂解制乙烯项目,即使有一定的成本优势,面临的风险也比较大,比如乙烷价格的操控权和话语权掌握在卖方手里,将来会不会再现中国式“买什么什么贵”的问题?否则,一招不慎,就会满盘皆输。
在线客服
热线电话
巩经理微信